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检测:揭开认知衰退背后的“分子密码” [2025-02-21]

阿尔茨海默病(Alzheimer’s Disease, AD)是一种以记忆衰退、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其核心病理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(Aβ)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。早期诊断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,针对AD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具。

生物标志物是指通过体液(如脑脊液、血液)或影像学手段检测到的、反映疾病病理变化的分子或生理指标。近年来,随着检测技术的突破,AD生物标志物已从科研走向临床,帮助医生更早、更准地识别该病。目前AD生物标志物检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。

一、脑脊液(CSF)检测 这是AD诊断的传统方法,也是当前阿尔茨海默病(AD)诊断的核心工具,其通过直接检测脑脊液中与AD病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(如β淀粉样蛋白、tau蛋白等)诊断阿尔茨海默病,主要检测以下指标:  

1、Aβ42/Aβ40比值:Aβ42浓度降低或Aβ42/40比值下降,提示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;  

2、磷酸化tau蛋白(p-tau):如p-tau181、p-tau217等,反映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形成;  

3、总tau蛋白(t-tau):与神经元损伤相关,但缺乏AD特异性。

CSF检测准确性高,但需通过腰椎穿刺获取样本,操作有创且不适合大规模筛查。  

二、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

该方法因无创、便捷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,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步落地,该方法主要检测以下指标:

1、血浆Aβ42/40比值:与脑内淀粉样沉积高度相关,但变化幅度较小,需结合其他指标。  

2、血浆p-tau181/p-tau217:灵敏度高,AD患者血浆中p-tau水平可升高2-4倍,且能区分AD与其他类型痴呆。  

3、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(GFAP):反映星形胶质细胞激活,与AD病理进展相关。  

目前血液标志物(如p-tau217)已获国际指南认可,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,但结果需通过CSF或影像学进一步验证

目前主要聚焦唾液、泪液和尿液等无创样本开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,主要为:

1、唾液Aβ和tau蛋白:初步研究显示与AD病理相关,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验证。  

2、尿液神经丝蛋白轻链(NfL):反映神经退行性变,但缺乏AD特异性。  

四、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场景

1、早期筛查:血浆p-tau217、Aβ42/40比值可用于识别无症状高危人群。  

2、疾病分期:  

(1)ATN分期系统:通过Aβ(A)、tau(T)、神经变性(N)标志物组合评估病理进展。  

(2)生物学分期:根据标志物异常顺序分为初始期、早期、中期和晚期。  

(3)预测进展:p-tau181、p-tau217可预测10年内认知障碍风险,Aβ42/p-tau比值评估短期和长期风险。


联系我们
地址:苏州市吴江区江陵街道长安路2358号1号楼6楼
电话:0512-63932079;18013708589
邮箱:service@renduanbiomed.cn
关注我们